聯(lián)系我們
關注公眾號
答:此產品的使用方法為“穴位貼敷”,與《條例》中“涂擦、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”的使用方法不符;使用目的為“改善循環(huán)”“改善浮腫”,與“清潔、保護、美化、修飾”的使用目的不符。以上概念超出了化妝品的定義,無法判定此產品的安全性。
答:以產品銷售為目的,將產品內容物隨產品包裝容器、包裝盒以及產品說明書等一起交付消費者時的最小包裝的產品形式。 贈品也是將產品內容物等物質一起交付給消費者的,自然也算最小銷售單元。
答:包裝容器內所裝的產品。
答:展示面:化妝品在陳列時,除底面外能被消費者看到的任何面; 可視面:化妝品在不破壞銷售包裝的情況下,能被消費者看到的任何面。
答:用以引出標注內容的用語,如“產品名稱”“凈含量”等。
答:普通化妝品應當按照《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檢驗工作規(guī)范》附1中表1-1、1-2、1-3、1-5和1-6確定檢驗項目。
答:特殊化妝品應當按照《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檢驗工作規(guī)范》附1中表1-1、1-2、1-4、1-5和1-6確定檢驗項目。
答:化妝品檢驗的常規(guī)九項指的是化妝品類產品必須要檢測的九個指標。 首先是對人體有直接毒害作用的重金屬成分,汞、砷、鉛以及鎘。這幾種成分都對人體有毒性,而且還容易在人體積累,所以即便是微量的攝入也應該避免。當然在目前的化妝品生產技術當中,絕不會直接以這些成分作為原料,但即便在正規(guī)的原料當中,也有可能存在微量的有毒成分,尤其是像粉底或者眼影這類以天然礦物作為顏料的產品,更有可能存在重金屬超標,所以就需要對原料和產品進行嚴格的檢測,確保重金屬含量不超過標準。 除了原料當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成分之外,化妝品鑒定的常規(guī)九項還包括容易影響到人體健康的微生物成分,其中包括菌落總數(shù)、霉菌與酵母菌總數(shù)、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銅綠假單胞菌,耐熱大腸桿菌,這些微生物各有不同,對人的危害也體現(xiàn)在不一樣的方面,但在專業(yè)的實驗室當中,都會使用培養(yǎng)的方式進行檢測,可以分別得出數(shù)據(jù),也會把真實的數(shù)據(jù)記錄在檢測報告上。如果有一種微生物存在超標的情況,就代表該批產品在生產或者儲運的時候出現(xiàn)了問題,導致被微生物污染。
答:除一般常規(guī)檢測項目外,根據(jù)化妝品使用原料及產品特性,對產品中可能存在并具有安全性風險的物質,國家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經過安全性風險評估認為必要時,可要求增加相關檢驗項目。
答:(1)一個樣品包裝內有兩個以上獨立小包裝或分隔(如粉餅、眼影、腮紅等),且只有一個產品名稱,原料成分不同的樣品,應當分別檢驗相應項目,提交產品配方和檢驗報告;非獨立小包裝或無分隔部分,且各部分除著色劑以外的其他原料成分相同的樣品,應當按說明書使用方法確定是否分別進行檢驗。 (2)樣品為不可拆分的組合包裝,且以一個產品名稱申報,其物態(tài)、原料成分不同的,應分別提交產品配方、檢驗報告。 (3)兩劑或兩劑以上必須配合使用的產品,應按一個產品申報。根據(jù)多劑型是否混合后使用的實際情況,提交混合檢驗報告或分別提交各自劑型的檢驗報告;毒理學試驗項目應當按說明書中使用方法進行試驗。